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釋義2025.10.24.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釋義 2025.10.24. 本月十八日完成《四書》宗本教義一書(692990字),第二天將它列印出來,開始校對錯別字等,今天校到《論語、公冶長》第十五章,玩味再三,好似我的名字「隱約閃爍」、、、,於是將祂念給老伴聽聽,並比擬《五柳先生傳》、、、,於是將它列印出來,單獨成文,掛部落格。 (十五)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釋義:承上。釋「文」之諡義。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孔文子」:姓孔,名圉,衛大夫,諡為文。從「道體」來看,「衛大夫」屬脈道」之細小處,是「精氣神」呈露在外表的「文:態樣」:《道德經、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文」:諡法:「勤學好問曰文」。(與十八章『魯大夫:老人:臧文仲』的諡號『文:大胖子:奢侈生活』不同) 孔子回答說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敏」:聰敏,《堯曰》:「敏則有功。」:「勤敏」「勤學」:勤思、勤運動。「下問」:問凡在己下者,亦即「好問」,《道德經、二十七章》:「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尊師學習之外,還要「愛資」學習,才會成功,《壇經、行由篇》所謂:「遇懷則藏,遇惠則止。」比喻藏止在「醫院」臨床學習,「病人」屬於「在下者」,向在下者學習叫「不恥下問」,是學習成功的不二法門,亦即「實踐是成功不二法門」。孔子:「三十而立」後,還必須經過十年「不恥下問」的鍛鍊,才達到「四十而不惑」的境地。這過程都叫:「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參見《學而》第一章釋義) 「通俗解釋」:子貢問道:「孔文子為什麼會諡為文呢?」孔子說:「他聰敏靈活,愛好學問,不以向下屬請教為恥,所以死後用文這個字作為他的諡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