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歲末印「中醫養生醫話」感言

歲末印「中醫養生醫話」感言


給守歲日做個「全部人生」各方面的評量,首先要衡量的是「年運」與「健康」;這方面若要用打分數看今年的成績單的話,大概維持在八十分上下。能夠得到「八十」高分,最根本的因素該屬「有恆運動」了;其次是「飲食、生活」的控管還算得宜。


從縱向思維來檢視第六十二年的歲月,應該是處在「顛峰」過了,來到「次第減低的數個山頭」上,呈「緩降坡」繼續往前邁進。在此歲末念茲在茲的是「如何避免踏上險降坡、掉入山谷」為第一要務!避免掉入「險降坡」的實踐體會的心得,大量發表在這一兩年的「部落格」裡;一方面分享「同好」,一方面「有益子孫」。近半年更將「部落格、中醫養生」的雜談文章,當錄編輯成書。


審思要領分別印成「三本冊子」:首冊是「中醫養生須知小手冊」,揭示「養生」的基本守則,共分十篇,編次是依「本末緩急」來安排。其次是「爬山與養生」(爬「大尖山~新加坡」心得並附錄「難老藝苑文選、字畫集十篇),它是給首冊第二篇做積極人生「多焦透視理論與實踐」的論述。第三本則是給首冊各章補充「驗例」加以論述;其中多篇以「先 師馬光亞 醫師逝世週年紀念文」分證分章來論述「辨證論治、臨床心得」,並且都是時下最常遇到的「疑難雜症」。


這三本冊子包羅人生「生老病死」的「全人」思維,裡面談到「生之道」、「病之理」「難老之鑰」「死之本質」。


「生之道」:包括「精神」與「肉體」。「肉體」之生,首先提示《如何坐好月子!附錄:注意事項》,這是「生命的源頭」。它的重要性一如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所言:「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這段話用來批「時下流行的廣告式、麥當勞式飲食生活、坐月子、養生、健康、DIY、、、」千百種妖魔化(人妖~荀子《天論》+魔咒)的「養生」等怪論調,頗為適切!能將「月子」坐得好,「養生智慧」則思過半矣!接著是「運動與爬山心得及運動注意事項」,它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不二法門,「生命」得養之鑰;我曾經拿只活五十二歲的莎士比亞來和活八十三歲的托爾斯泰作比較,為什麼俄羅斯大文豪托爾斯泰能夠活高壽而莎士比亞(四十八歲健康亮紅燈而告老還鄉、養病,沒多久便去世了)不能(這兩人的故居我都參訪過)?托爾斯泰能夠健康長壽的關鍵是有位「好運動的賢妻」,中年以後每天上午拉著老公帶領全家「滑雪」「做運動」,運動做完才分出部份時間寫作,莎士比亞則不能有這份「福慧」而短壽。「運動」並非浪費時間,我在「跑步心得」裡一再強調「動禪」的奧妙,李白《月下獨酌》詩的析論裡面也闡述到「載歌載舞」的動禪生活的積極意義。「精神」之生,揭示「心~心念」「物~形相」合一、互根互轉的生理機轉,並強調「運動」使人「精氣神」維持「青春、美麗、歡樂」三女神降臨般的愉悅機理。多篇引用「宗教語言」「老莊寓言」來傳達養好「精氣神」的審思要領;還專冊(第二本爬山心得附錄難老藝苑文選)闡述正確的「精神」之生。這裡頭的高標論述是箴砭社會風氣的良方,卻是最被漠視的一環,例如:「理想人格與真善美聖」一文寫成後,一直作為「學記」終身學習的補充教材,前幾年在法管學院的教授休息室遇上教微積分並且是教友的吳○○老師,將該篇文章給她看,她瞄了一下驚叫道:「 林 老師!這是什麼時代了!你還在講「真善美聖」這一套老掉牙的東西!」我聽了內心直呼:「天哪!輔仁大學教友老教授,竟然不認同學校校訓到這個田地!這是什麼大學教育呀!難道教理工、法管專業的老師就可以否定理想人格的精神教育!認定那是陳腐、迂闊、無用之論!」還好我還有中醫專長,她偶而也會來向我討教「養生、疑難雜症」等問題,否則不被看扁扁才怪!或許也難怪她,因為她並沒有將我的其它作品全面去瞭解,所以才會出現這麼大的誤會!


「病之理」:文章看似雜談各種「疑難雜症」的「理法方藥」,裡面更多著墨的是「天~自然、環境、氣候、人體天然機能、、、」和「人~生活、飲食、、、」的「和諧」與「乖離」的探討。並給「生理、病理、醫理、藥理」做有機繫連,指出社會、醫界不懂「辨證論治」的重大危害!


「難老之鑰」:我的堂號叫「難老藝苑」,引用「詩經」:「永錫(賜)難老」的經義,再加「藝苑」,說明我的生活是朝著「人生藝術、藝術人生」在經營。人過中年才比較重視「健康」「長壽」之道。我運氣好,三十出頭便潛心發展第二專長,一路上遇到「好導師」的引導;有了基礎以後,把握時機「環遊世界」,得以接觸到「天地、人生面面觀」而對「難老之道」漸漸成熟。「中文」「中醫」結合深研「老莊宗本養生教義」,掌握到「難老之鑰」,實踐與理論結合談出這三本小冊子提供社會人士參考,作為歲末貢獻社會的「禮贄」。


「死之本質」:給人生終點做科學性的認知及理性的處理指導。除了前面所述「生之道」「病之理」「難老之鑰」的建設性叮嚀外,還不斷提示從「全部人生」層面看事情的重要。三本小冊子分別從不同焦點、機緣談論「死之本質」;例如:「何謂不撿堅固子?」「養生主釋義:老聃死,附錄:單國璽樞機主教癌病啟示」「趙寧校長臨終、病中手記」等,賢哲的風範便是吾人取法的「典範」。


期盼得到這三本「養生醫話」的至親好友,能夠利用任何機會多多推廣、散播,利人利己,永保無疆之休(美~真善美聖)。



這個期盼在部落格「難老藝苑字畫、照片、印章~知音」等「題詞」和書中對「養生注意飲食、生活、用藥」裡重複提示,一如莊子的「卮言」(範言)用不同焦點、層面、角度「重複說明(莊子自謂:重言)」一般。但是從部落格的「反應」來看(例如:重掛「如何坐好月子?」更名為「坐月子中心~必讀」等),使我想起英國、阿爾弗雷德、丁尼生勛爵(18091892年)的《悼亡》(悲憫)詩~「憂傷」(第三節):


她悄聲說:群星在盲目地運行;


一張網橫過天空;


荒野裡傳出一聲吶喊,


夕陽卻發出怨言、、、


丁尼生把社會看作「一架盲目轉動的機器」,令其極度的「憂鬱」中,不僅對「哈勒姆」那種「悲劇性的死亡」是否公正表示了懷疑,同時對整個社會是否存在著正義,也產生了疑問。


這三本小冊子一再「重言」,試圖將芸芸眾生就像一隻「無舵的小船」裡的乘客,如何讓他們從「麻木」中「覺悟」過來,是不是像「唐吉柯德」的「騎士精神」再現!我不得而知,但是目前這樣做,似乎可使「山林生活」得到一些「踏實感」。不是嗎?2009/12/19 11:08將第三本「中醫養生醫話(二)」目錄掛上部落格時寫道:近兩個月來天天印「部落格」集文,邊印邊改「錯字、標點」、畫線、標重點或增刪部份段落。起初是一天印一本「爬山心得」,兩週後加入「中醫養生須知小手冊」,一天印兩本或四本,一個半月後「中醫養生醫話集」也編輯出來了,一天印三、六本或更多本;造成電腦列印機負擔過重而問題百出,於是三天前換一台hp新列印機,新機種還是問題重重,先是顏色出不來、接著是不均勻、跳頁、夾紙,送修後才大抵穩定,目前已經列印出一百二十幾本,陸陸續續贈送給親朋好友一百本左右。校對的過程中,一方面回憶這兩年「部落格」生活的心路歷程,一方面和老伴陶醉、分享「出書」的快樂,興到時放聲唱「老子道德頌」~玄覽堂堂歌,得意處則念給老伴聽;天天除了爬山就是像「李清照夫婦閱讀、校對生活樂趣」般,這種退休「山林生活」好不愜意!


印書的過程中有好友問:為什麼不給出版社出書?或是想「助印」,心想這種集子閱讀群並不多,出版社大都是「行銷考量」就不必去自惹麻煩了,何況出版社出書還要鄭重其事地「修改、編輯、、、」等一系列的麻煩事;人老了,文章修辭也不再花費「大精神」(傷生事),只要能把養生道理講出來便好(註一),不再像先前的幾篇文章:「題西林壁詩」「真善美聖」「中醫文化與思維」等下「修改千遍」的功夫,所以訂名為「醫話」比較妥切,就以這個面貌和有緣者結緣了。


 



註一「與石頭對話」:像「米開蘭基羅晚年的聖殤雕刻」一般,只將「聖殤」的臉部輪廓表情及身體形狀~「哀而不美」之姿刻出來便罷!其餘整個大石頭全部「留白」。外行學者(大多數美術史、文化史、文藝復興史綱、、、)把他晚年的三尊「聖殤」作品(1.1548年七十二歲~1555年八十歲:『下十字架的哀悼基督』~現存佛羅倫絲、藝術學院;2.1556年八十一歲:『帕雷斯特林的哀悼基督』;3.1555年八十歲~1564年八十九歲:『龍大尼尼的哀悼基督』)均當成「未完成之作品」,至為可笑。人老了(米開蘭基羅)「氣血既衰」「養生智慧成熟」怎麼會去做「傷生」的事情!?怎麼可能去雕刻像他年輕時(二十三歲~二十五歲)所雕刻的那尊置放在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著名的聖殤~哀悼基督」:表現「聖母~「哀而美」」對「兒子基督」殉難的悲痛和哀悼。整件作品衣飾帷幔的摺紋、四肢、五官等細微動作,纖毫畢具,等腰三角構圖均衡、和諧、完美、光亮而有穩定感。並且在聖母左肩飾帶上刻上自己的姓名~大師唯一留名的作品。這種表現手法和大師二十六歲~二十九歲完成的「大衛」作品一樣,都屬「青壯年~血氣方剛」追求卓越、追求完美之作品。至於垂暮之年的三件「聖殤」作品只能用大量「留白」的手法去完成,何況「留白」更富「想像空間」!這是古今中外高壽而偉大的藝術家晚年共同常用的創作手法。怎能說是「未完成」(犯「小孩子看明器」之病)之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