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獨酌(四首之一) 林比文論詩 2005.3.10.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文按:
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沒有不是深諳人情世故的,而其偉大的藝術作品無不是人生的返照;李白的飲酒詩作,素為人們稱頌,這首「月下獨酌」更是別具一格。這首五言古詩的主要內容是抒發人生孤獨無奈的深沈感慨,並提出積極樂觀面對的人生觀。他抓住了生命的本質:「我」的「獨」義,認清人的一生無論是踽踽獨行或是熱鬧非凡,到頭來都是殊途同歸到既「孤」且「獨」的境地。這是自然的、宿命的原型。從這個原型去看生命,那麼生活中的種種情節和事件,它們和生命的有機繫聯關係是如何?作者體悟到宿命的原形後,是持怎樣的人生觀來對待自己的生命?以下我們就從真實生活的形象,來探討作者這首詠頌生命的藝術作品。
詩開頭兩句和末尾兩句緊扣著題目:「月下獨酌」,總寫人生在世的孤獨景況。首先我們來分析李白詩作的現實意義;文學藝術的真實性,是現實主義的基本原則,而對於一個真正的現實主義作家來說,世界觀和人生觀中的積極進步的因素,又是使這一基本原則得以實現的重要因素。什麼是真實?怎樣才能深刻地認識和表現出生活的真實?這就需要聯繫作者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作具體的分析。作者觀察到,人生在世就像活在萬花筒般的娑婆世界,雖然是生活在五彩繽紛的世界裡,但是每個人都過著自己的生活,於是作者用移情的象徵手法,取「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們社會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質;作者又掌握到人際關係和生命的本質的發展過程是「無相親」的原貌;可是在生活的真實現象卻是載歌載舞、熱熱鬧鬧的場景,那麼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又如何去描述呢?作者理解到生活形象的真實性,既不能像照相機一樣,機械地的把生活現象的真實,照搬到作品中來;也不能像未來主義和理想主義一樣,根據自己的信仰和理解,把現實生活的現象作過多不切實際或無法證明的分析和推測;李白是最懂得生活、最懂得享受人生的浪漫詩人,他的詩作,抓住具有本質特徵的生活的真實現象把它集中起來、概括起來,深刻地反映生活本質的真實;因此,中間的十句藉月亮和影子與自己的關係作比喻,作為生活的真實的人際典型形象,並把彼此間的活動形象集結起來,便成了一首禪味十足、動感十足的「生命之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順著首兩句的條件、氛圍(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宣染而來。也是人生群際關係最貼切的形象比喻;緊接著用「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呼應首句的「一」、「獨」的人生本質;說明與我們相交往的人士,無論多麼親近,永遠無法完全明瞭自己的內心世界,如同「月亮」和「影子」永遠不能況味「酒國心境」一般,最多只能陪伴著我們而已。所以每個人的內心,當在月闌人靜的時候,最能感知「寂寞」「落寞」「孤獨」。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看似空靈,其實是在強調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像暫時結伴的月亮和影子那般的輕渺、淡漠,既不能常相依,又不能真正分憂解愁(雖然李白與周遭的朋友,也有深情款款的時候,但大都是在描寫分別時短暫的難分難捨之情,背後隱藏著的仍是孤獨的悲哀,例如: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而青春年華、健康時光又是那麼短暫,那麼及時享樂、活在「當下」似乎是唯一比較正確的選擇,尤其是年過半白的人,更須把握當下的「春--青春活力還在的時候」;這是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觀。歌頌生命要從實際生活出發,敢於面對事實,只有在這個積極進步的思想立場指導下,作者才能看出生命的本質,才敢於大膽地揭示積極生活的態度,並提出警策性的詩句來。
說到這裡,必須指出一個問題,就是一般學者習慣性的思維,常把「花間一壺酒、、、舉杯邀明月、、、月既不解飲、、、行樂須及春、、、醉後各分散」與「酒國文化」劃上等號,當作是李白的標籤--瀟灑、浪漫、玩世不恭或出世、消極的人生觀的寫實,是不敢面對現實的逃避態度,正是由於這樣以訛傳訛的錯誤認知,有必要在此作澄清,指出作者的進步積極的傾向因素,說明其現實主義的真實性。當然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思想認知來解讀詩句,但更重要的是要試圖站在作者的立場和觀念進行解釋,正確的理解詩旨,才能和作者的原意合契。
有了這一層認識,對以下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詩句,不會再用輕慢、玩世的態度理解它,而是用嚴肅、正經的態度進行解讀,在反映作者「行樂須及春」的積極樂觀的人生觀下,它不僅抒發了詩人對「暫伴月將影」的不盡感慨,也寫出了一般人的共同感受下的理想人生觀;確實「載歌載舞」的人生,是一個理想的生活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