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淺釋老子「莫知所終」及年齡臆測
前言:目前的生活自喻是「老子修道德,、、、以自隱無名為務;、、、將隱、、、強為著書」的老人生活,該時段是以老子《道德經、八十章》為生活指針;這次給先恩師寫逝世八週年紀念文「跋」裡提到「出關、寫五千言」的心情。但是對於後人寫老子「莫知所終」一詞,似乎須要再作進一步的更正。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所終。」
我以步入「山林期」的體驗,對於後人給老子「莫知所終」作種種「神仙故事」看出一些「蹊蹺」來(參閱:參考資料);大概是我「長期臨床學習」及注重養生,已經站上滿六十五歲(人生第六十五座山頭)的高度,對於《史記、老子列傳》裡記載的文字,能望知老子(退休那座山頭)「居周久之,見周之衰,遂去;至關、、、著書、、、而去,莫知所終。」的實際生活(山林期老人理想的養生生活)內容。首先將《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這段記載淺釋:
老子(修身、養生)專心致力於「道德~體內血液循環~營養及新陳代謝」的修養生息;他的學養(養生、修養身心)以「自隱」「無名」為專業。~「自隱」「無名」從生理層面來理解,是屬於「理想的健康狀態」;從病理角度來看,卻是屬於「預防醫學的實踐」(前者參閱:拙著《老子:道德經養生宗本教義》一書,後者參閱:附錄一:淺釋「中風」的病理病機)。居周久之~「周」~循環器官~健康了很久(約六十五歲~屆齡退休之前),看見(體覺出)「周行~健康的循環力道~身體各項機能」逐漸「衰老」;就辭職(辭官~辦理退休)離去。來到「函谷關」(喻上班與退休的關口;出關就正式步入山林期~隱退的退休生活~隱居起來~不再和官場「交際應酬」往來);「關令尹~函谷關縣長」叫「喜」的(貼切的寓言故事)說:您將要過著退隱的生活了,能不能將您的「學識專長」(勉強給我)寫下來;於是老子就寫了五千多字、分上下篇的《道德經》。寫好後,正式出關隱退,過著老人理想的「養生境地」~《道德經》第八十章的情境~與外界(指官場)隔絕;所以後來的官方就不再有關老子活動的文字記載~這是「莫知所終」的第一原因;其次是老子活很長壽,不管後人推測「兩百歲、一百六十歲、一百二十歲」等,這麼長壽,同輩官員、親朋都早已過世,至於後代、晚輩沒人認得「老子」是誰?這是「莫知所終」的第二原因。重點是他的隱退生活為何?在《道德經》裡是清楚的記載著(我正努力奔向九十、一百歲、、的老子養生大道上)
第八十章 養生治病過著:「小國寡民」的社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老師您好:
回覆刪除google的介面果然不太一樣,看來老師得要花些時間適應了。
祝老師及師母 教師節快樂
學生 致仁 敬上
評議張景岳「左歸、右歸丸」
刪除本格移到谷歌之後第一則「留言」~「回覆」~給致仁的回覆
致仁學棣青覽:
留言知悉。謝謝你的賀節。谷歌的格式和雅虎完全不同,還得摸索一陣子。這兩天我在構思評議張景岳的「左歸、右歸丸」,把它和與「六味、八味地黃丸」的使用時機、條件做一評比。同時點出時人對於「左歸、右歸丸」濫用的迷思。我長期做臨床研究,對於病患的醫藥、養生的實際情境瞭如指掌;加上對老莊的「宗本教義」研究心得,頗能做「生命、養生全方位思維」;從而看出歷史人物的「養生觀~學術論點~成就」是否符合「天理規律」?像張景岳的「命門學說」延申制訂「左歸、右歸丸」,便屬脫離「實際人生、病況規律」的「一相情願、單焦透視的空幻思維」,所以我說他沒讀通「素問」。夜深了,先此簡單說明,即頌近好
師字2013.9.28.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