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陶朱公:思維訓練課程之二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多焦透視的內容(中觀多焦透視學):陶朱公:思維訓練課程之二


分類:課程資訊


2009/03/23 12:42


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多焦透視的內容(中觀多焦透視學)舉隅


思維訓練課程之二:


史記、句踐世家(節選)~陶朱公


范蠡句踐,既苦身戮力,與句踐深謀,二十餘年,竟滅,報會稽之恥。北渡兵於淮,以臨,號令中國,以尊王室,句踐以霸。而范蠡稱上將軍,還返國。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句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為書辭句踐曰:「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今既已雪恥,臣請從會稽之誅。」句踐曰:「孤將與子分國而有之;不然,將加誅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返。於是句踐會稽山,以為范蠡奉邑。


    范蠡浮海出,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人聞其賢,以為相。范蠡喟然嘆曰:「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乃歸相印,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而懷其重寶,閒行以去。止於;以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無之路通,為生可以致富矣!於是自謂陶朱公;復約要父子,耕畜廢居,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居無何,則致貲累巨萬,天下稱陶朱公


朱公,生少子。少子及壯,而朱公中男殺人,囚於朱公曰:「殺人而死,職也。然吾聞千金之子,不死於市。」告其少子往視之。乃裝黃金千溢,置褐器中,載以一牛車。且遣其少子,朱公長男固請欲行,朱公不聽。長男曰:「家有長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遣少子,是吾不肖。」欲自殺。其母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長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長子,為一封書遺故所善莊生,曰:「至,則進千金於莊生所,聽其所為,慎無與爭事。」長男既行,亦自私齎數百金。


莊生家負郭,披藜藋到門,居甚貧。然長男發書進千金,如其父言。莊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問所以然。」長男既去,不過莊生而私留,以私齎獻遺國貴人用事者。莊生雖居窮閻,然以廉直聞於國,自王以下皆師尊之。及朱公進金,非有意受也,欲以事成後復歸之,以為信耳。故金至,謂其婦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誡,後復歸,勿動。」而朱公長子不知其意,以為殊無短長也。莊生閒時入見王,言:「某星宿某,此則害於楚。」王素信莊生,曰:「今為奈何?」莊生曰:「獨以德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將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錢之府。貴人驚告朱公長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錢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長男以為赦,弟固當出也。重千金,虛棄莊生,無所為也。乃復見莊生莊生驚曰:「若不去邪?」長男曰:「固未也。初為弟事,弟今議自赦,故辭生去。」莊生知其意欲復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長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獨自歡幸。莊生羞為兒子所賣,乃入見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報之。今臣出,道路皆言之富人朱公之子,殺人囚,其家多持金錢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國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王大怒曰:「寡人雖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論殺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


朱公長男竟持弟喪歸。至,其母及邑人盡哀之。唯朱公獨笑曰:「吾固知必殺其弟也。彼非不愛其弟,顧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與我俱,見苦,為生難,故重棄財。至如少弟者,生而見我富,乘堅驅良,逐狡兔,豈知財所從來!故輕棄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為欲遣少子,固為其能棄財故也。而長者不能,故卒以殺其弟。事之理也,無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喪之來也。」


    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卒老死于,故世傳曰陶朱公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多焦思維之內涵與應用舉隅     


(生死學與養生之辨證思維~講授大綱  林比文


時間:1999. 5. 28. 下午 200--550


 地點:師大附中--演講廳  對象:師大附中--教師進修)


前言:


. 人的本質:「生死」~養生與宗教(養生:養個人、社會、國家、人類之生;宗教:宗本的教化--本:即人的本質,人生本貌)老子:「出生入死,生之徒十之三,死之徒十之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之三。」這段話概括了自然界的人類從生命的角度去衡量,生命力量:往上提升的佔三分之一,往下沈淪下降的佔三分之一,從生命平順走向逆境的也佔三分之一;這裡頭如果從養生的層面來看,它隱括了生理、病理、醫理、藥理在日常生活中。 (舉隅:空間思維:米開藍基羅:俘虜--瀕死的俘虜和掙扎的俘虜;時間思維:爬頤和園萬壽山後面的「智慧海」~360階:象徵「漸悟和頓悟」是對立而統一的、互根又互轉的逐級上升)


(參閱拙著:理想人格與真善美聖--兼釋羅光校長題字、 羅慧明 先生雕塑的輔大校訓形象造形藝術)


易大傳:「天下百慮而一致,殊途而同歸。」


人本學說、人文主義真義


. 生命宇宙:觀察方法:


(一)前提:「丟開尋常看待事物的方法。」(叔本華)


接著作「觀心」與「心觀」的修為:


1.  觀心(即自我內心的觀照--以神觀道:以心觀道--大道可以無所不包):生老病死~成住壞空(成:創造神,住:保護神~【聖母】;壞:毀滅神(毀)~【最後的晚餐:猶大】【盜跖】;空:毀滅神(滅)~【聖殤圖:把耶穌從十字架上放下來】)


2.  心觀(則是用空明澄澈的心性直照外物;心觀可以無所不達):道「心」發展之規律特性:a.客觀性  b.隱蔽性  c.相對穩定性  d.普遍性與重複性  e.強制性


(二)「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多焦思維(透視)內容(中觀多焦透視學),它是一切辨證論治思維的基礎:


    ◎多焦思維之內涵:


1.  時間思維與空間思維


    時間思維(一劫:三世佛  道貫古今:回溯性思維、預見性思維、現實思維:把現實當作一種過程看待,從歷史和未來的角度把握現實的命運和走向,並把現實當作系統看待,認真研究其時間結構和要素構成):動態性預見性時效性 敏捷性;不同指向:回溯性 預見性 現實性;不同跨度:近期、中期、遠期(近期:急者治標,中期:曲適,遠期:緩者治本)。


    空間思維(德侔天地):多向性 複合性 非對稱性(參閱拙著:論蘇東坡:題西林壁詩);類別:點式、線、面、立體(縱..--三維.多層次.多角度.多方法)


    愛因斯坦:宇宙中既沒有離開空間的時間,也沒有離開時間的空間、時間和空間相互聯繫的基礎是物質及其運動。


2.經驗思維與理論思維


    經驗思維:差異性 直接可行性(適用性) 迅捷性(熟能生巧) 習慣性(連續性) 粗淺性:一種直接把握:對感性材料進行簡單的分析和綜合、抽象和概括,也能從一種現象推論出另一種現象、從一種感受過渡到另一種感受,進而揭示出事物之間的某些聯繫和轉化,但由於經驗思維並沒有對感性材料進行嚴格的、科學的、符合邏輯的加工與整理,因此它沒有達到對事物本質、運動發展的普遍規律及內在原因的認識,而只能是對現象間的個別的外部聯繫的認識。(把握不到「系統整體功能大於要素功能的機械加合」,往往存在較大的盲目性)


    理論思維(基本型式:公理思維和辨證思維):抽象性 自覺性 間接可行性 系統性(能夠更深刻地把握客體的本質,對實踐具有重要指導作用,有助於提高思維能力並具有預見未來的功能)


    兩者相互區別、各有特點,又相互聯繫、彼此依賴;一方面,必須堅持以經驗思維為基礎(因為經驗思維所獲得的大量、具體、現實的感性材料,是理論思維得以形成和實現的必不可少的條件:素材、源泉越豐富,理論思維也就越深刻);另一方面,又必須堅持把經驗思維昇華為理論思維;經驗思維自身所固有的侷限性,只能靠上升為理論思維來彌補。


3.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


    形象思維(感性認知):形象性:媒介、工具反映形象、通過個性反映共性;向理性形象認識的過渡(理性形象認識,意象 聯想 想像~向實踐的飛躍)。


    抽象思維(理性 邏輯 理論):抽象性和概括性、能動性和間接性、邏輯性和系統性;其過程:1.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首先比較-其次分析與綜合-再次抽象和概括)2.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 


    兩者各有所長,相互滲透;分則具損,合則兩全;發展形象思維,強化抽象思維。


4.常規思維與非常規思維


    常規思維:具習慣性 程序性 穩定性 迅捷性 保守性;其積極作用:靈活要求不合常規者,穩定規範的操作;其消極作用:教條式的搬用過去的經驗,恪守線性呆板的思維模式,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非常規思維:具隨機性、開放性(從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多側面來觀察和思考問題-多樣 靈活 變通)、求異性:歷程性機制分三個階段:問題期-疑惑期-豁朗期(頓悟)--逆向思考


    兩者是相對的辨證關係--就思維客體的屬性而言,兩者之間折射著共性和個性的關係--思維運用而言兩者之間乃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關係:運用常規思維提高把握共性的效率,運用非常規思維開發挖掘個性的創造力;在繼承與創新的關係中堅持二者的統一。


5.日常思維與科學思維


    日常思維:從思維載體來看,形象是進行日常思維的主要細胞;從思維類型來看,直覺思維是日常思維活動中經常運用的一種型式;從思維特徵來看,從經驗出發進行判斷的情形在日常思維中最為普遍;其過程:信息感受、分析、比較、綜合、下結論等幾個環節:即信息處理~思考、判斷~檢查、驗證階段。


    科學思維:1.科學性-定性判斷,定量分析,未來發展的可能性進行多方面的思考,並提出多種方案,從中選擇優化方案;2.全面性:從全體總和出發,綜合運用各種思維方法作整體、系統的聯繫;3.邏輯性4.創造性


    改造日常思維,逐漸實現日常思維科學化、現代化


6.靜態思維與動態思維


靜態思維:絕對靜態(僵化、封閉、保守、排他性)和相對靜態(相對靜止、穩定的反映)。 


動態思維:基本特徵-開放創新型、整體地廣泛性、快節奏(緊迫)時間觀、流動轉化型、對比擇優性的特徵。


1.動與靜是對立又統一,聯繫是事物的靜態,發展是事物的動態;二者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互為條件、互為補充、互為作用的。 2.從感覺出發,充分體現客觀事物的本質 3.運用思維的一般規律,做到靜態思維與動態思維的有機結合 4.要以科學的思維方法作指導,準確利用現代的思維方式:系統論方法、信息論方法、控制論方法(控制論的特徵:1.信息化特徵、反饋的特徵、動態性特徵、最優化的特徵)5.把握思維條件,注意思維效果反饋


7.橫向思維與縱向思維


    橫向思維(截取歷史的某一橫斷面來展開比較認識):具共時性、橫斷性、多維性(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做矛盾分析和整體綜合)、開放性;基本方法:1.要注意事物的相互聯繫,防止孤立、片面地看問題2.必須著眼於全局,在系統和要素的互相聯繫中進行具體分析3.把握系統和環境的關係,使系統在環境的改造中得以優化。 


    縱向思維(偏重於時間和歷史的角度進行對比認識):具歷時性、同一性、動態性、預見性;基本方法:1.注意事物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變化2.要以正確理論作指導,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3.著眼於未來,善於用對未來的取向來指導現在。


    兩者結合起來,以增強自己思維的科學性、全面性、準確性。


8.定性思維與定量思維:事物的質和量是相互制約和統一的。質是具有一定量的質,量是一定質的量。


    定性思維(定性中的「定」,就是確定、判斷的意思,「性」是指事物的性質和屬性。):分析時注意:1.要根據事物的實際情況和實踐需要去分析,2.要分清主要與次要的性質,要抓住問題的本質和關鍵,把握事物的性質。具體方法:1.基本因素分析法--確定認識對象--分析並找出與認識對象有關的基本因素--調查研究這些基本因素的歷史和現狀,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找出它們相互關係的基本形式,研究它們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質的分析為主,參照有關的技術經濟係數--確定關鍵問題,制定相應決策;2.頭腦風暴法(以專家的創造性邏輯思維來認識事物的方法):分為兩大類:以專家個人「微觀智能結構」,通過創造性邏輯思維來認識事物的方法,亦稱「個人分析法」或「個人頭腦風暴法」。以集體的「宏觀智能結構」亦稱「專家會議法」或「集體頭腦風暴法」。


    定量思維(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是社會科學數學化趨勢的要求,也是思維方法現代化的要求)定量方法,及對事物進行數量分析掌握事物的數量關係(如:「生之徒十又三,死之徒十又三,、、十又三。」「胸中有數」~輪扁斫輪的故事);任何質量都表現為一定的數量,沒有數量也就沒有質量。定量分析時注意:1.必須求得實際綜合的數字,不能根據主觀願望、片面的情況確定數字--瞎指揮,瞎誇大;2.要分析掌握事物的總的數量關係;3.事物中多方面的量也有主次之分,要認識不同的量在全局中的作用。  具體方法:1.數學方法:進行科學抽象的工具、進行計算的工具、從量的方面描述客觀規律的工具;2.電子計算機方法:是社會化的趨勢,用數學語言來反映問題的本質特徵。  思維的對象:一般表現為必然、偶然、模糊三大類:1.必然--事物的變化服從確定的因果關係,從前一時刻的運動狀態可以推斷以後各時刻的運動狀態,在數學上通常可以用各種方程式來表達;2.隨機-偶然:隨機現象服從統計規律;3.模糊現象:沒有明確的數學界限,如:「數量很大」。


    兩者互為前提、相互補充、相互規定和轉化。


9.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


    求同思維(求同就是把握對象的共性或共同之點):其基本特徵:肯定性、收斂性(它不排除不同認識,但要求以共同認識為基礎而統一行動)、程序性;積極作用:1.能強化已有的認識成果,2.比較省時省力(承繼性、直接性),消極作用:保守性-拘守傳統習慣和舊的模式。 


    求異思維(求異:1.求同中之異.2.求獨到之異--差異性、特殊性、現象與本質的不一致性為研究對象的一種思維方式和理性認識活動):1.否定性--不迷信教條、不盲從權威,從反面加以思考、分析、審查、、以對現象的再認識,達到更深入地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目的;2.獨特性:為求得與眾不同的新認識--開拓、創新、獨到--獨具慧眼、遠見卓識;3.開放性:雙向--對已知否定、對未知開拓--沒有固定的思維程序、工具、途徑,而是在多種可能中摸索、試探、反覆探討的過程;4.多維性:客體--過去、現在、未來;為我之物、自在之物;錯誤的東西、目前被人們認為是正確的東西。角度--橫向觀察、縱向觀察;順向方面認識、反向方面認識。方法--發散式、收斂式--懷疑、猜測、假設、聯想等。運作類型:輻輳型、輻射型觀察;運作方式:1.新穎的假說(假設);2.深刻的聯想--對比、接近、相似;3.生動的想像: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運用求異思維:能產生認識上的突破;從認識意向(有強烈的好奇、求新、否定、開拓等)、角度、方式(輻射、輻輳、反向、假設、聯想、想像)等上看。能夠發現、糾正錯誤,堅持真理。 


    二者兼顧:從同中求異,堅持思維的開拓性;由異求同,堅持思維的歷史性:集思廣益,求大同存小異~求本質上的大同,存非本質上的小異。


10.後饋思維與超前思維:(過去佛VS未來佛)互根互轉


    後饋思維(向後反饋--只與過去的歷史事物去比照,從而總結經驗的過程,堅持用歷史的聯繫、傳統的力量和以前的原則來制約現在,或根據現在的結果反思其原因和過程,總結經驗、提高認識的思維過程--用先見制約現在或事後反思的思維過程~「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滯後性--指在事後反思總結,或於歷史之後回顧歷史,看到傳統、習慣因而在時間上屬於滯後型。指向性:把現在指向過去~「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忌:厚古薄今、輕視現實)非現實性  保險性--已有先例、有章可循--變成無所作為。  積極作用:有助於穩定--注意吸收歷史合理的經驗教訓和文化傳統--提高思維素質和水平--閱歷深、經驗豐富、舉一反三、先見之明、「吃一塹.長一智」:藐視歷史,遲早要在現實中碰壁,因為現實永遠無法擺脫歷史,今日之現實正是歷史之折光。消極作用:缺乏創新意識.容易產生反現實的情緒~一種是重大挫折和消極教訓後形成的不良後饋思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一種是心裡老化而形成「貪戀舊日好時光」。 


    超前思維(面對現實.著眼未來~用未來的發展來調整和規範現在~未來佛):豁然性  弗晰性  創造性  靈活性---適應時代大潮之必須,有助於強化創新意識和決策科學化,所謂:「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兩者都是以已往和將來歸化現在的思維過程,因此又具有內在的統一性;這種統一性的基礎就是眼前的「現實」,現實本身是客觀存在,是各種事物具體的複合,是由正在運動變化的主客體所構成的實際事物。但是,現實本身是過去演化來的,因而歷史便沈澱於現實之中,對歷史的思考往往成為服務於現實的一種手段;現實又向未來行進,因而未來又是現實在較後時間的展開,對未來的思考必然依托和效力於現實;從一定意義上說,歷史和未來都制約著、限制著現實,使現實既不能脫離歷史,又不能脫離未來。因此,要對現實有一個實事求是的態度,要堅持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統一。


11.單向思維與全方位思維


    單向思維(思維之初從模糊的整體出發,必須經過某種單向化分割過程,然後才能上升為綜合整理.它包涵兩種基本類型:實踐中形成的經驗思維模式和理論衍化而成的邏輯思維模式,如:六經辨證、臟腑辨證、三焦辨證、經絡辨證等認識系統):具方面性:從某一方面考察,並加以程序化、規範化。直線性:把複雜事物簡單化、把動態過程靜態化:把事物的某一方面擴大,並充分研究這一方面,這是必要的。教條性:一種方面習慣性思維:用一種模式、一條公式、一項要求、一個步調、一把尺子去衡量,因而不同程度地帶有教條化傾向。儘管片面,它是認識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是思維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有著深刻的認識論和社會根源的。它是認識論根源:思維應是充滿矛盾的螺旋式上升的曲線,這一曲線的任何一個片段、碎片、小段都能被變成獨立的完整的直線。(注意:如果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話,就會被引到泥坑裡去,引到僧侶主義那裡去。參見:淺談聖嚴法師的「舍利花、舍利片」)社會根源:政治封建的「唯上是從」,觀念的「唯書是從」,文化的唯傳統論、經濟論等,處事上的中庸型、保守型、依附型等。 


    全方位思維:運用多種多樣的思維形式,從思維的各個層次出發,對事物進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變量的系統考察過程。也稱多維思維:1.平面的二維思維:是一種比較的、橫向的思維:平面大於直線、橫向拓寬了視野,比較能夠抑制盲目;因此相對於單向思維是一個飛躍;2.三維思維:縱、橫、豎統一的思維方式,如:系統性思維、結構主義思維;3.四維思維:一種時空統一的、螺旋的、相對的、互補的思維方式;4.四維以上的思維叫「超四維思維」即在四維思維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思維,如人:感情、心理、、、等,又叫:直覺、頓悟、人擇、網絡、總體、審美思維等;這種思維是理性與悟性的統一、科學與藝術的統一、合規律與合目的性的統一、是和諧的美的光輝和最高的思維境界。具多向性:發散機制、換元機制、轉向機制,創優機制; 多層次性: 跨越性:思維的進程、對象、條件三方面跨度的加大~加強思維的速度、廣度、靈活度。 開放性:要求多種思維並存,通過「並存」和「爭論」,不斷開拓思維空間,增加思維的有序度。綜合性:1.智慧雜交能力:兼容並蓄、選取前人智慧寶庫中的精華,通過巧妙結合,形成新的認識成果;2.思維統攝能力:把大量概念、事實和觀察材料綜合在一起,加以概括整理,形成科學概念和系統,使大量零散的思維成果更加簡潔,更容易掌握,而內涵更豐富,應用更廣泛;3.辨證分析能力:不僅慣於分析事物的正面,吸取成功的經驗,而且能分析事物的反面,探究失敗的教訓(所謂:「三人行必有吾師」),從中概括出帶規律性的東西,因而拓展了辨證分析能力。 


    思維是由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到多樣、由低層次到高層次;要辨證地思考問題,就必須提倡全方位思維,並把它和單向思維在現實的基礎上統一起來,及堅持單向思維作為內在環節的現實的立體思維;擴大空間跨度(德侔天地)、時間跨度(道貫古今)、聯想跨度~縱橫座標輻射出去、前進跨度~全面周到又迅速及時,分清主次、抓住主證解決問題。收斂跨度(三十輻共一轂)、實踐跨度(所謂:「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期法輪常轉;挫銳解紛,能善果乎!為和光同塵」)。


12.發散思維與輻合思維


    發散思維(遷移--多個指向、多個起點、多個邏輯規則、多個評價標準、多個思維結論等能夠靈活地變動:正遷移~積極作用、負遷移~阻礙干擾、中性遷移):1.多維性  2.變通性  3.創造性-獨特、突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 4.實用性:(具有普遍性~因為:思維對象的多樣性、認識器官的多元性和能動性、認識工具的多樣性)


    輻合思維(從各方面集中起來--歸納、還原-回向性認識過程):特點:1.收斂性--又稱求同性或集中性--核心地位;2.一維性:思考問題始終圍繞一個中心~統一認識、思想、意志、行動等,從而增強統攝力;3.穩定性:輻合思維一般要在發散思維之後發生,其作法是按照統一的目的對各種思維成果進行歸化整理,因而是一種比較「純」的理性思維,相對於那種充滿聯想、充滿或然性和依據不足的發散思維,其穩定性能便十分突出,或者說保險係數比較大,此外,這種思維把認識歸因、還原為統一的現實來源,也增加了思維主體的心理穩定。  它是一種佔據主導地位的思維形式~因為:目標的唯一性和權威性,個體思維的多向性。


    兩者有機結合的型態即綜合思維:任何問題的有效解決都是在思維發散的基礎上逐漸集中輻合,經過反覆試證、沈澱才確立起來的。1.強化發散思維:擴大思維的空間、時間、轉換、前進跨度;2.端正輻合思維:弱化思維的收斂性,打開輻合思維的枷鎖,科學的創造思維常常是按照發散--輻合--再發散--再輻合的方式進行的。故兩者不僅以實在的狀態相互聯繫和滲透,而且在對立中相互轉化和交替的綜合思維。


 


應用舉隅之一:陶朱公


之二(多焦思維具體應用):1. 四診與八綱:、、、2. 四理「生理、病理、醫理、藥理」與「理、法、方、藥」互根互轉   3. 用藥如用兵:a. 孫子:「夫未知兵之害者,則未能盡知兵之利也。」 b. 老子:「兵(藥)者,不祥之器。」~應用時機及輕重拿捏:「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c. 藥害成風:d. 醫誤率:(參閱拙著:偏頭痛之辨證論治與注意事項)                


.  結論:養生重「王道」~運動(才能避離掉「天主教所稱:人有七原罪~驕傲、毀謗、嫉妒、不貞潔、貪食、懶惰、貪婪」~生病的源頭)、快樂主義(陶淵明、李白、蘇東坡)、禪宗(王安石:才人老去例逃禪--安頓)、小國寡民(老人--時效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