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7日 星期六

「文章兼備史三長」2018,2,18.新春禮摯

「文章兼備史三長」2018.2.18.林比文新春禮摯
前年小兒書寫的春聯橫楣「文章兼備史三長」,對聯「傳家所在皆詩禮,種德之人長子孫」,頗符合「難老藝苑」精神,所以一掛便掛了兩年、捨不得更換,今年再繼續用下去。近一個月來,寫《壇經~別裁》,寫了第一品:《行由品》的序言(草稿),接著過年了,看著春聯寄託心情,這一段《序言》文章,不就給橫楣最好的「論證」詮釋。就將它當錄前半段,當作新春禮摯。
行由品第一

釋題:《壇經》這部作品的由來,在本品簡略說明。值得注意的是它是大師七十歲左右的講壇「說法」紀錄,是人生閱歷最成熟「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經驗總結」。因此每一句話都是「人生:生命規律的不變原則」,所謂:「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荀子《勸學篇》語)。它的文字,有《莊子、南華經》的文筆,這還牽扯到「記錄人」的文字功力,這群「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三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餘人」的聽眾中,不乏有才學的文章高手;由於記錄內容是「大師說法錄」,因此光芒全歸大師一人。當然,大師一再強調自己「不識字」(也許是《壇經》編寫者的故意安排),「不識字」還須進一步去理解:不能被文字「外相」束縛:遇相離相的另一種「修辭」(隱喻)。因而「不識字」也可以添增「壇經」主「頓教」(滌除玄覽)~「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神秘力量。
弘忍五祖(602~675):黃梅人(今屬湖北),一說潯陽(今江西九江)人,事禪宗四祖道信、得其心傳。先隨道信住黃梅雙峰山,道信死後,到雙峰山東鴻墓山建立寺院,聚眾傳法,座下名禪師濟濟:如神秀、慧能、慧安、智銑、玄頤均為著名弟子,史稱「東山法門」;由於弘忍勝傳禪教,禪宗由是大盛,弟子神秀傳禪學於北方,開創北系禪宗,慧能傳法于南方,開創南系禪宗;卻因這本《壇經》的出現,弘忍在禪宗創立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
再說,《壇經》與老莊《道德經》、《南華經》關係如何?從時代背景來看,唐代皇帝宗信道家,要想做官必須透過考試,科考必讀的書籍主要是道家典籍,因此,官宦的家庭教育,少不了道家書籍;推溯上去:1.弘忍的師父四祖道信,「幼年入道,能通內外」;貞觀年間,「道信曾到牛頭山,入訪禪宗「牛頭初祖」法融,傳付禪法,而法融(594657)年十九盡通墳典,偶閱般若,遂皈信佛法,二十年專精不懈,大妙門。2.北宗神秀:初習儒業,入京應進士試,聞僧講經,忽會奧旨,遂出家。往謁弘忍,得弘忍器重,命居首座。就連鼎鼎大名的「唐三藏~玄奘法師:到印度(西方)取經(二十八歲出發至四十八歲回來),在印度時將《道德經》翻譯成梵文(使用至今),並駝了五百七十六部佛經回國翻譯出來,成就了「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翻譯家之一」大名。這些師祖們都擁有深通道家典籍的功底,道佛互參,互融無跡,也是理所當然之事。3.這裡必須特別點出:慧能大師的父親是官宦人家,「嚴父,本貫范陽(河南),左降流於嶺南」(《壇經》文),家庭教育也少不了「道書」基礎。二十四歲前的慧能,「道術~道書基礎及養生醫術」如何?《壇經、行由品》雖無記錄,但從「聞《金剛經》即能會通」並積極要去拜謁五祖,拜謁後,短短不到一年「竟得衣缽」,經文裡的「對話」機鋒,「次日師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乃問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久矣!猶久篩在(隱語:比喻:環境、條件還不成熟,還須被限、卡~韜光養晦);在在顯示「道術」已經「入門」的事實:
寓言故事(一)
寓言故事(二)
五祖安排「傳衣缽」的故事:五祖在黃梅、東禪寺主化多年,門人一千餘人,程度如何,瞭如指掌,如今來了個「大根器」的人,如何「越級」「傳他衣缽」?是必須煞費心思的一件大事。所以才會有這一橋段: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看了以上論證,是不是給了「文章兼備史三長」最佳詮釋!
「史三長」指的是具備「史學、史才、史識」。當中「史識」是價值核心。該價值往往是從「定慧、禪定、頓漸」諸品而得。《壇經》理論基礎是從《疑問品》《般若品》入手:雖然《般若品》第二,安排在《疑問品》第三之前。研讀還是從《疑問品》~「生命宇宙~生理學、解剖學」當作科學入門基礎學科比較妥當。